Search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2020美國大選有戲看 貼文接力賽 】

  • Share this: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2020美國大選有戲看 貼文接力賽 】

國際內世鏡 @insight_issues
啡聞1c.c. @lescs.news
公民不下課 @socialclassonline
懶人包小腸 @lazymanbag
賓狗單字 @bingobilingual_bb
政經八百 @p.e.800
拉美近一點 @latinews.tw

□

距離下周二的美國大選只剩下四天,此次大選因為中美衝突的加劇,使得臺灣人的關注程度以及分歧程度都是前所未見,許多評論甚至直接視大選為挺川普與反川普的大對決。

關於防疫、族群問題等議題,兩位候選人幾乎都站在對立面,這也代表著候選人背後的兩大黨在意識形態價值上的南轅北轍。

美國從政治到社會面間的對立,隨著選舉日期的逼近而逐漸升高。因此我們今天的貼文響應與另外 6 個時事創作者帳號一同合作的美國大選企劃,來跟各位壯士們聊一聊 #美國的政治極化。

▌極化

所謂「極化」意味著成員的政治態度在意識型態上存在對立觀點,且分別朝光譜兩極端移動,持中間立場者比例逐漸減少甚至消失,形成意識型態上的「U形」分布。

社會學家 Hunter 認為美國社會正逐漸形成「傳統」與「進步」兩大陣營,彼此之間的衝突也日趨擴大為「文化戰爭」。

實證分析也指出,戰後美國兩黨的立場區隔日益明顯,民主黨逐漸傾向意識型態光譜「自由」的一端,共和黨則離「保守」一端越來越近。

只要有關自由與保守價值對立的議題,例如墮胎、多元性別、社會福利、增稅等議題,勢必都會激起兩黨之間的「藍紅對抗」。

▌選民結構的重組

要談起政黨極化的出現,就要追溯至1960年代民主黨轉而支持民權運動,獲得少數族裔及都會區支持的同時也讓內部較保守的一派分裂。

加上當時共和黨的尼克森藉著南方各州對民權法案的反彈,推行南方策略,一舉將支持民主黨長達百年的南方各州白人轉化成支持共和黨的骨幹,徹底改變了選民結構。

到了1980年代,共和黨雷根總統的新保守主義大行其道,造就了兩黨意識型態的徹底重組。

共和黨和民主黨分別走向光譜的兩端,其社會團體支持基礎也發生質變,絕大多數的少數族裔和自由派選民轉而支持民主黨,南方白人及保守派選民則擁抱共和黨。

▌極化的政黨

種族議題及其背後意識型態上的價值觀,不但使黨際間的立場差距漸行漸遠,也讓黨內在重要議題上的立場更趨一致。

民主黨內保守立場的比例愈來愈低,而共和黨內持自由立場者也逐漸萎縮,最終走向政黨極化的局面。

如今,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策偏好是史上最為分歧的時刻,根據國會表決資料顯示,國會中越來越多的表決呈現政黨的高度對立(一黨的90%以上反對另一黨的90%)。

黨內意見一致的比例也逐年攀升,在1950-1970年代,國會議員只有六成的表決會和政黨意見一致,但比例在1980年代開始上升。新世紀以來,國會議員和其所屬政黨投票的一致率已超過87%。

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也指出美國是過去四十年來,兩極分化幅度增加最大的民主國家。

皮尤研究中心從1994至2017年的調查,發現如今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在意識形態上的距離比二十多年間的任何時候都遠,黨派的分歧指數已從1994年的15%攀升到2017年的36%。

▌公民跟著極化了嗎?

政治菁英以及政黨上的極化,對於一般民眾的政治態度與行為是否存在影響?

這是諸多政治學者爭論不休的話題,有論者認為美國歷年投票率不高,社會上有許多公民是對政治冷感的,因此極化僅出現於政黨菁英以及有涉入政治的公民。

但也有人認為極化的現象已經擴散到公民社會之中,參考以下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的公民社會似乎也越來越極化了。

▌2019 年媒體信任度調查

2019 年針對媒體信任度的調查指出,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所信任的新聞媒體幾乎完全相反。

FOX 新聞雖得到65%的共和黨人信賴,卻被61%的民主黨人認為不足為信。

而獲得民主黨人67%信任的 CNN 也不被58%的共和黨人信任。

同樣地,自認為自由派的民主黨人有66%信任《紐約時報》,相比之下只有10%的保守派共和黨人認為《紐約時報》可信,甚至有一半的人完全不信任紐時。

而右翼電台主持人拉什·林博同時是保守派共和黨人第三信賴的消息來源(38%)也是自由派民主黨人不信任的消息來源第二名(55%)。

比對 2014 年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共和黨人對於諸多媒體的不信任感大幅增加,以最常被川普抨擊是假新聞的 CNN 為例,共和黨人的不信任感從33%增加到58%,對《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也上升了超過一成。

▌極化政治是好是壞?

在某種程度上,兩極分化其實可以幫助民主政體,適當極化表示政黨與政治人物在議題立場有明確的區隔。

若能以有紀律的方式貫徹於立法決策上,那麼選民可以有更清楚的選擇依據,並要求政治人物為其決策負起責任,極化反而更能落實責任政治。

但是當兩極分化變得過於龐大以致於多數人都拒絕考慮彼此的觀點,彼此間將無法對話。

這便會阻礙了民主的運作,甚至更進一步造成不同群體間的撕裂,嚴重侵蝕民主體制運作上的共識。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不再與世界大小事擦肩而過” 政治|經濟 科普理論×時事探討 每週二、五、日上線
View all posts